讀書明理 勤奮上進 相信知識的力量
  【人物】
  李芸生,1923年出生於偃師,1944年成為鄉村教師,1980年退休。
  問:您家的家風是什麼?
  李芸生:我記得以前老家裡堂屋中掛著一副對聯,上聯是“事理通達禮樂恭謙讓”,下聯是“道德為先仁義禮智信”,橫批是“詩書傳家”,現在我們家的家風也有這些內容,讀書是非常重要的,知識可以改變命運。
  問:您家的家風是怎麼形成的?
  李芸生:我出生的家庭算是個地主家庭,那時候父輩們有經商的,也有種地的,家裡土地很多。在我們家裡一直有讀書的傳統,我的哥哥畢業於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大,受他的影響,我也很想去讀書。
  但我家思想比較保守,男孩兒讀書是天經地義的,女孩兒就要在家學紡花織布,女子無才便是德,尤其是我奶奶,非常反對女孩兒出去上學。在我11歲的時候,哥哥娶了嫂子回來,我的嫂子上過新式小學堂,我很羡慕,她平常也教我認字,後來我嫂子和我母親輪換著去求我奶奶,她才答應讓我去上學。
  斷斷續續上滿了小學,在1940年的時候我得到一個消息當時的河南省立洛陽女子中學要招生了。為了去考學,我偷偷從家裡跑出來,冒著雨蹚河去洛陽考試。通過筆試面試之後,來了通知書,但是我奶奶把我罵了一頓,說啥也不讓我去。為了說服她,我絕食了三天,我父親和母親跪著求我奶奶,她才最終同意我去上學。
  在那個時候,人們的觀念確實是很傳統的,但是因為我的抗爭,有了一些變化。我從小一隻眼睛先天弱視,長得也不漂亮,那時候我就想我一定要比別人強,以後才能過好日子。因為我走出去上學了,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,我才有能力教育我的孩子們要好好學習知識。
  問:您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如何運用家風的?
  李芸生:在我上河南省立洛陽女子中學的時候,還經常打仗,有時候正上著課,外面飛機轟炸就來了,躲到防空洞裡面的時候我還拿著課本。那時候晚上要熄燈,只有廁所里有燈,我晚上就跑到廁所看書。冬天時因為外面太冷了,我就在宿舍木板床靠著的土牆上挖了個洞,用墨水瓶做了個小煤油燈,晚上撐開被子擋著燈看書。
  畢業了之後,我到我們村的小學當了一名教師,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,也清楚那時候小學孩子們基礎很薄弱。所以我帶的班級都是從一年級開始帶到四年級,不讓別的老師輔導,別人教我不放心,不管感冒發燒,就是胳膊骨折的時候我還是堅持給孩子們上課,把他們的基礎打牢。中午我也從來沒回過家,都是和孩子們一起在學校里午休,怕他們跑出去耍出意外,晚上我還得給他們把鉛筆都削好,我的兒子太小,晚上還得抱著他備課。我帶過的班級,每次考試在鄉裡都是領先的。
  新中國成立之後,農村開始辦掃盲夜校,我白天要給學生們上課,晚上還要給掃盲夜校上課,夜校的課本都是我們自己編自己印的,怕農村婦女們聽不懂,就編成順口溜給他們上課。
  問:您覺得家風給您和家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?
  李芸生:我對學生們嚴厲,對孩子們也很嚴厲,批評他們的時候也很多,在學習上要求他們一個都不能掉隊,孩子們都很怕我。那個年代讀書不是啥好事,但我始終認為,有了知識才能讓他們以後有所作為,不管多難都得讓孩子們上學。我的五個孩子也都很爭氣,學習都很好。以前和我一樣在家裡當小姐的堂姐們,說實話現在就我日子過得好,因為就我上學了,我能當老師,她們還都生活在農村。
  問:您覺得現在重提家風的意義在哪兒?
  李芸生:在我小時候,家風很傳統也很封建,傳統的這些家風比如孝敬老人、勤儉節約在現在來說也是必須傳承的,家風能影響下一輩人,有好的家風才有好的社會風氣。
  問:您是如何把這些家風傳承下去的?
  李芸生:從小我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好好學習知識,我本身也是這樣做的,他們父親也是個讀書人,當過教師,受我們倆的影響,三個孩子都當過教師,我也希望後輩的子子孫孫有更多人當教師,一直傳承下去。
  問: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您的家風?
  李芸生:無論啥時候讀書都是最重要的,知識可以改變命運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偃師市退休教師李芸生 有好的家風才有好的社會風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o65qohx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